辦理進場證需到連江縣中醫院做體檢,趁著抽血后等報告的間隙,我出門在街邊早餐店吃了一碗肉燕,一種類似餛飩的扁食。
肉燕又稱“太平燕”,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傳統小吃之一。肉燕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,福州人逢年過節,婚喪喜慶,親友聚別,必吃“太平燕”,即取其“太平”“平安”之吉利,故“無燕不成宴,無燕不成年”。
肉燕的精髓在于皮,燕皮是用精瘦肉捶打成肉泥,再加上木薯粉揉捻而成,燕皮包上肉餡,做成扁食,煮熟配湯吃。肉燕薄如白紙,其色似玉,口感軟嫩,韌而有勁;餛飩的工藝重在餡,肉餡往往剁得非常碎,很多地方甚至將鮮肉剁成肉糜,皮則是由面粉加清水搟成的面皮。
在異鄉吃到新奇的肉燕,不禁讓自己回味起過往吃過的餛飩。對餛飩最初的印象還是老家高皇鎮上的餛飩挑子,扁擔一頭是湯鍋火灶,另一頭是裝有餛飩食材及餐具的大木匣子,扁擔上還掛著昏黃的煤油燈,遇到揭鍋而起的水蒸氣,散發出溫婉朦朧的光亮。小時候老街上的照明不是那么充足,也就是借著煤油燈柔弱的光亮,在挑子旁的小桌上被母親看著或被姐姐哄著,自己就著土豆片吃完青花碗里的餛飩。近二十年后再回想這樣的場景,那副餛飩挑子在腦海里隔著霧氣、透著微光,迷迷蒙蒙中遙不可及。前幾年,在黃山的屯溪老街上也遇到這樣的餛飩挑子,當時我毫不猶豫地就買上一碗,風卷殘云似地在街邊一掃而盡。
餛飩也經常出現在影視劇里,1998年的電視劇《大明宮詞》就有兩回專門演繹了太平公主吃野菜餛飩的情節,而且每一回都預示著其人生的轉折。前一回是在正月十五晚洋溢著狂放情緒的長安城里,年少懵懂的她豪擲一塊玉佩請滿街的人吃餛飩;后一回是在徹夜悼念故人返城的寂寥黎明,歷經變故的她獨自在城門口的小攤上又端起了一碗餛飩。兩相對比,令人印象深刻?!伴L安月下,一壺清酒,一樹桃花”,有歷史情懷的人應該都會向往輝煌的大唐,一碗餛飩可能讓人覺得拉近了與過往歷史的距離。希望有機會再去西安,在大唐不夜城人潮洶涌的街市上也能嘗上一碗野菜餛飩。
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家鄉的吃食是最好的,我也覺得蚌埠的雪園餛飩就是一絕,老友之間每每懷鄉總是對其念念不忘。最近蚌埠因為《長月燼明》火了,一躍成為網紅城市,吸引八方來客前來圍觀。據悉“五一”假期人潮涌動,各類消費指標直線上升,雪園餛飩也成為了抖音、微博、小紅書等新媒體推薦打卡的美食,走進了大眾視野。到蚌埠吃雪園得去花鳥市場的老店才是地道正宗,雖然店鋪深藏在巷街里,但是緊鄰清真寺的碉樓,找起來還是方便的。雪園老店的人氣很高,門口經常會排起長龍。店面四周的墻上貼滿了蚌埠市各個有名地標的老照片,與幾十年的老味道一起展示著這座被火車拉來的城市的積淀風貌,要是恰逢隔壁京滬鐵路過火車響汽笛,這種體驗就更覺深刻。每次去雪園吃餛飩,我總會對著取餐口要求給我多撒點蔥花和蝦米,我覺得這樣會更香更鮮?,F在交通方式便捷,蚌埠與合肥完全可以畫在三小時的生活圈,我們在返肥前都會選擇打包幾份生餛飩回去放冰箱,以期家鄉的味道在合肥家中的灶頭上也升騰起來。五歲的女兒也喜歡吃雪園的餛飩,尤其是看她吃餛飩時圓鼓鼓的小臉,再問一句“好吃嗎?”,滴溜溜轉的小眼睛閃出幾分得意,笑而不語中傳承了對家鄉味道的共鳴喜愛。
一碗肉燕很快就吃完了,連碗里的湯我也干盡了。門外的大榕樹沐浴著雨后的陽光,估計老家的餛飩攤也在冒著裊裊炊煙,散著香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