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尖凝露,晝爽夜涼,清風有信,一葉知秋。在如詩如畫的陽光下,枝葉和果實調配成色彩豐富的色調,橙紅色的楓葉,淺黃色的銀杏葉,紅紅的蘋果,淡黃的梨,橙黃的柑橘,金黃的銀杏,桂花樹滿樹染金,滿城飄香。流芳十里滿城香,那是秋天的味道,屬于桂花飄香,行人漫步其間,有種清新和愜意。清晨,樹上的棗沾上了若有若無的露水,青中帶黃,黃中透紅,摘一顆放進嘴里,脆脆甜甜,還帶著秋的香氣。
中秋節是祭月的節日,秋高氣爽,云稀霧少,月光顯得更加皎潔明亮,承載著人們感恩和思念。中秋之夜,月亮是主角,家人團聚一堂,祭月、賞月、賞桂花、吃月餅、玩花燈成為主要活動。遠在他鄉的游子,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托于皎潔的月光,遙寄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。歷代文人騷客都愛好在中秋節晚上,邀請三五好友,對著一輪渾圓明月,或觀賞祭拜,或琴棋書畫,或吟詩作賦,寄托情懷。提起中秋節,人們還會想到吳剛伐桂、嫦娥奔月、玉兔島藥等傳奇神話故事,使之充滿浪漫色彩。除了這些神話故事外,中秋節還形成了許多扎根于民間的習俗。
中秋節離不開月餅,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,闔家團聚品美食,盡享天倫之樂,成為團團圓圓的象征。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,餡料考究,外型美觀,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,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,思念親人之情,祈盼豐收、幸福,都成為天下人的心愿,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,聯絡感情。
中秋正是蓮藕豐收的季節,人們采摘蓮子、收獲藕節。藕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蔬菜,藕的做法非常多,而且味道也十分的鮮美,尤其是其中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。在很多地方有中秋節吃藕餅的習俗,中秋節吃藕餅就像吃月餅一樣,主要寓意是團團圓圓、親情相連。將藕洗凈去皮,切成藕夾,將攪拌好的餡料像做肉夾饃的方式填充進去,掛糊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食用,葷素搭配,香脆可口。
有一種典型的農俗叫曬秋,每年中秋后數周,正是風和日麗的時節,金色陽光灑滿農家小院,那承載著泥土深情和農人辛勞的稻谷、玉米、南瓜、辣椒、柿子等陸續收貨,晾曬在院場里、門前空地、農家屋頂進行干燥,以便長時間保存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。圓圓曬匾里晾曬著農民的喜悅、好心情,曬的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,他們將曬秋農作物拼成各種圖案,鋪成一幅幅五色斑斕的調色板,將鄉土氣息、農耕文化融入到自然美景,將喜慶豐收的活動融入到民俗文化,展示出一年的紅紅火火,形成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。
現在的曬秋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,各地紛紛舉辦曬秋旅游文化節,吸引八方游客去賞秋拍攝,感受豐收,一時間民宿、農家樂、飲食文化應運而生,成為鄉村旅游的名片,并逐步成了藝術創造者追逐的素材。
秋是收獲的季節,成熟取代張揚,農民的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。很多地方有舞草龍習俗,龍身長約數米,龍頭、龍身、龍尾均由稻草或麥秸稈扎成,龍身插有數根竹竿,由舞龍人抓著舞動。在中秋之夜,村民舞動草龍,穿梭于村中,起舞于曬場田野,串起每家祭拜的香火,祈求風調雨順,幸福吉祥。
中秋的月亮是圓的,一彎新月伴著碩果飄香,充滿了希望。